查看原文
其他

3 个让你猴年变得猴赛雷的心理学实验

2016-02-07 张图文 友心人


小友说:今天是除夕,也是友心人的两周岁生日。在这里,友心人祝全国、全世界各地的老友记猴年吉祥!!也希望台湾高雄市人民能尽快从昨日凌晨被地震带来的影响中走出。


封面萌萌的小猴砸是友心人送给大家的猴年礼物,画者张图文她还告诉我们这些萌猴背后的心理学深意哦!


猴年马上要到了,普通青年脑中的猴子只有春晚上的那只猴塞雷,而心理学青年则会想起这些猴子——





如果我们叫巴甫洛夫做“虐狗狂人”,那哈洛便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虐猴狂人”。


哈洛做了两个玩具母猴,一个在缠绕的钢丝网中间放了食物,另一个则由毛巾绒布卷成。他把幼猴从母猴身边带走,放到这两个玩具猴中间饲养。

到底什么因素决定着幼猴会依附哪个妈妈——毛巾布的柔软触感、或食物的获取?实验结果表明,幼猴会依附于绒布妈妈,而无论它是否提供食物。并且当绒布妈妈在附近时,幼猴有更多的探索活动。

不过,毫无生机的玩具不足以替代真实的母猴。在成长过程中隔绝于其它猴子的幼猴在社会情境中会表现出反常行为,有的会非常恐惧其他猴子,有的则会无端攻击其他猴子。在隔离状态中长大的母猴经常会忽视或虐待自己的幼猴。




哈洛还试过在绒布妈妈身上安装钢刺,钢刺会突然伸出吓走幼猴,可当绒布妈妈恢复平静,幼猴就会马上回到妈妈身边。哈洛承认一系列的实验让猴子饱受痛苦,可他认为他的实验能帮助现实生活中那些受虐待的孩子,是值得的


小友:春节在回家吃团年饭的同时,别忘了也给你的爸比妈咪来个大大的”猴抱“。







友心人(微信号yosumn)之前一篇关于人的自我意识的文章(点击蓝字查看)中也介绍过这个镜子测试(Mirror test):在不让小朋友发现的情况下,在他们脸上涂上红点。如果小孩子看着镜子时能意识到自己的脸上有红点,就说明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这个方法其实来源于盖洛普,他从达尔文给猩猩照镜子的尝试中获取了灵感,最初的实验对象是黑猩猩,他将曾经与镜子相处了10天的黑猩猩麻醉,用无臭无味的颜料在其眉毛和耳朵上点了红点,并记录下黑猩猩触摸红点的次数。一开始移开镜子,随后把镜子放到黑猩猩面前。结果证实了盖洛普的猜测:在有镜子的情况下,黑猩猩触摸红点的次数比没有镜子多出25次,没有镜子时,黑猩猩触摸到红点也是偶然的。而没有照过镜子的黑猩猩,即时对着镜子也不会触摸红点。


在 2015 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在猴子身上重复这个实验,实验表明恒河猴确实可以在接受一种特殊的训练之后,获得“镜像自我识别”的能力,甚至开始自发地运用镜子“整理仪容”。


然而,是不是能辨别镜中的自己,就代表拥有自我意识?是不是能辨认镜中的自己,就能辨认镜中的同伴了呢?是不是习得了辨认镜中自己的能力,就相当于习得了自我意识了呢?这依然等待着我们解出答案。


小友:一岁半到两岁的小孩其实已经开始能从镜子辨认出自己,各位家长可以在聚会时跟孩子们一块玩这个游戏,看看他们的反应。





如此闻名的都市传说,你一定有听说过:

五只猴子关在笼子里,笼子中有个梯子,梯子上有串香蕉。每当猴子尝试拿香蕉的时候,会触发一个机关,向所有的猴子泼冷水。一段时间后猴子们老实了。此时若用一只新猴换出笼内的一只,新猴刚准备拿香蕉,就被另外四只猴一顿好揍。于是,大家都安静了。如此重复用新猴置换出经过水淋的猴,最后把所有五只老猴全部取走。这时奇迹发生了,五只新猴都没有淋过水,但是它们都不去碰那个香蕉。因为它们知道,碰香蕉会被别的猴子打。但至于为什么会被打,它们谁也不知道。


这是一个在经管课堂上出镜率极高的“实验”,却是一个虚构的实验,在不同的书中,细节都会不尽相同。如果这个实验被做了出来,会是怎样的呢?


果壳网(Guokr.com)谣言粉碎机找到的与之最相似的实验,是由斯蒂芬森(Stephenson)在1967年针对恒河猴(一种猕猴)的一项行为学研究。

在这个实验中,性别年龄相同的猴子被两两关在一起。在它们身边有一个装置,若是触发则会受到惩罚。配对的两只猴子当中,其中一只受过训练,知道这个装置的作用;而另外一只未受训练的却不知道。实验者观察到:一只受训练的猴子会在它的“室友”靠近触发装置时,伸“手”将它拉开;还有两只受训练的猴子则是露出威胁的“面部表情”,同时身体摆出害怕的姿态。而有过上述经历之后,与没有配对经历的猴子相比,那些未受训练的猴子在单独与装置关在一起时,触发装置的次数大大减少了。


斯蒂芬森的实验目的在于研究灵长类动物对后天习得行为的传递,这一简单的实验无法承载人们强加管理学的寓意





小友说:比起教你如何管理下属,还不如说这个实验其实在说:熊孩子的熊行为,可能是从日常身边人的言传身授而来的。




除了除夕,还有一件大事!  

友心人两岁啦! 


友心人在2014年的农历新年正式上线,不知不觉已经和大家走过了2年的时光。新的一年,我们会和老友记们一起,用科学理性的思维来探索内心,追寻独立思考,为自己的灵魂深处奋斗。





转发送祝福给你爱的人




加入心理社群,寻找志同道合的心理学朋友

找友心人AI(微信号:openyosum

告诉它:你的所在地 + 职业



文、插画 | 张图文

友心人成员,热爱心理学的广告汪



本文为友心人原创,转载前请阅读友心人(微信号:yosumn)《转载须知》,未经授权转载将直接举报。

参考资料

[瑞士]雷托·U·施奈德. 疯狂实验史[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57-159, 206-209.

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 .(2009)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8th Edition).

伏维阁主. (2015). 【论文故事】照镜子,猴子也能学会, 果壳网, Retrived from www.guokr.com/article/439840

花落成烛. (2011). "湿猴理论":被科学的寓言, 果壳网, Retrived from www.guokr.com/article/33868

Chang, Liangtang, Qin Fang, Shikun Zhang, Mu-ming Poo, and Neng Gong. "Mirror-Induced Self-Directed Behaviors in Rhesus Monkeys after Visual-Somatosensory Training." Current Biology (2015).


独立思考 · 探索内心

友心人



回复这些关键词,可看文章:| 职场  | 决策

| 性取向 | 失恋 | 婚姻 | 假性亲密关系 | 亲子 | 欺凌 | 出轨 | 

| 友心影院 | 友问  | 电影 | 友一推 | 

| 精神 | 失眠 | 正念 | 情绪调整 | 强迫症 | 精神病院 | 抑郁症 | 催眠 | 自闭症 | 

| 幸福 | 活在当下 | 脸盲 | 视觉设计 | 犯罪心理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